优雅玉石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後呈脂状光泽,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
    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 和田玉地质分析

◆ 和田玉产区地质图
◆ 和田玉矿物成分
◆ 和田玉矿床分布
◆ 和田玉矿物结构
◆ 和田玉电镜照片

>> 和田玉产区地质图

阿拉玛斯--赛底库拉木路线地质草图
1.第四系冰碛砾、砂 2.石英片岩段 3.条带状大理岩段 4.镁质大理岩段 5.华力西晚期花岗岩
6.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 7.华力西早至中期花岗岩 8.加里东期片麻花岗岩 9.逆断层 10.和田玉矿脉及编号

>> 和田玉矿物成分

1.蛇纹镁橄榄白云石大理岩
2.片岩
3.透闪石岩
4.透辉石岩
5.闪长岩脉
6.花岗闪长岩
7.白玉
8.青白玉
9.青玉
10.开采硐
11.推测地质界线

>> 和田玉矿床分布


和田玉原生矿床分布略图(1:7500000)
1.前寒武系 2.古生界 3.中新生界 4.中酸性侵入岩 5.断裂 6.和田玉矿床及编号

>> 和田玉矿物结构

三个透闪石玉产地的产状、品种、矿物成分和结构对比表
玉石名称
主要产状
颜色品种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后生矿物
结构特点
新疆和田玉
山料、山流水、子玉(无皮、薄皮)
白玉(含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为主,少量墨玉、黄玉
隐晶质、微晶质、显微纤维状、斑状透闪石
白云石、方解石、磷灰石、透辉石、金云母、黄铁矿、绿帘石、石墨、辉银矿
蛇纹石、滑石、方解石
毛毡状纤维交织、纤维束状、叶片―纤维状、帚状、放射状、交代残余、交代假象变晶结构
新疆西昆仑透闪石玉(和田玉)山玉和子玉不同地质产状矿石特征对比表
产状
主要分布区
产出特征
主要组成矿物及杂质矿物
主要结构特征
微裂隙发育情况
致密程度
后期蚀变
平均相对密度
子玉
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柳水河等
圆形、椭圆形、卵石形;表面光亮,强油脂光泽
隐晶质透闪石为主(达99%),少量斑晶透山石,极少量杂质矿物
最主要为毛毡状纤维交织变晶结构,极少量交代假像变晶结构
微裂隙不发育
致密
细腻
未见
2.985g/cm3
(40个样品)
山玉
且末―于田―和田-喀什一带原生矿
层状、脉状、条带状、棱角块状;弱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隐晶质、细晶质、粗晶质透闪石为主,杂质矿物为白云石(残余)、磷灰石、透辉石、绿帘石、石墨、黄铁矿、蛇纹石、滑石
毛毡状纤维交织、纤维束状、叶片-纤维状、帚状、放射状、交代残余和交代假像变等斑晶结构均可出现
微裂隙较常见,时而充填有褐铁矿、方解石、蛇纹石、滑石、石英细脉
致密程度相对较差,质地较疏松
滑石化
蛇纹石化
粘土化
2.950g/cm3
(77个样品)

>> 和田玉电镜照片(点击小图放大查看)

 
 
 
 
 
◆ 和田玉中后期构造形成微裂隙密集排列
 
◆ 和田白玉中显微细晶变晶结构
 
◆ 和田玉中细粒交代残余透辉石(Di)
 
             
       
  ◆ 和田白玉中显微粗晶变晶结构   ◆ 和田白玉子玉中毛毡状纤维交织变晶结构   ◆ 和田白玉中透闪石(Tr)斑晶呈交代残余  
 
         
       
  ◆ 和田白玉中帚状变晶结构   ◆ 和田青玉中交代残余绿帘石   ◆ 和田白玉山料(1:2)  
             

    相关联接:
         古生物图谱
         地质灾害
         生命演化史
         地球水循环
         中国地理景观


         青藏高原的隆升
         地球之肾――湿地
         特殊地貌
         认识地球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