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南部,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的崛起是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晚近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自然界的一次伟大的地质创举。
青藏高原具有巨厚的地壳和复杂而独特的地质结构,记录了地球发展演化的历史和大陆裂解、漂移和拼合的丰富信息,是检验板块构造理论,解决某些全球性构造问题,产生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模式的关键地区。青藏高原近几百万年以来的强烈隆升,对高原本身及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记录了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开展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
    ◆ 面积最大的高原:它东连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达万山之宗的帕米尔高原,北邻中国内陆沙漠地带,南眺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印度大平原。
    ◆ 最年轻的高原:全球发展最年轻的高原,这里曾经是波涛汹涌的“古特提斯海”,南北两侧分别盘踞着地球上两个巨大的大陆。
    ◆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
    ◆ 水系最发育的高原:是我国及至亚洲几大河流如和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
    ◆ 最美丽的高原:雄奇高峻、傲视四方,以奇异的地理构造和地貌景观,以及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皱褶,堪称世界一绝。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flash动画)模拟
    ◆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几种观点
       丁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施雅风:《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傅容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
       肖序常:《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
       李吉均:《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 丁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他们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后,研究区内花冈岩并没有马上隆升到现在的高度,而是经历了几次构造热事件,现今不同海拔出露的花岗岩矿物裂变径迹年龄记录了这几次构造热事件,它们是25-18,13-7Ma和3Ma-现代,而且抬升速率越来越大。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是不连续的,可分为3个阶段,即:0.31-3.82,8.33-11.25,25.26Ma,大部分年龄集中在3Ma以来。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结果

>> 施雅风:《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一些资料一致表明,从中更新世间冰期至今埋藏古植物与古土壤所达高度与现代相似类型植物和土壤分布高度相比有最小至1000m,最大至2400m平均为1700m左右的高程差别,无疑指示了中更新世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但这数值不能简单归因于青藏高原抬升的结果,还必须加上两种因素参数的订正(气候波动变化参数、高原加热效应参数)。
王苏民等(1994)推算中更新世间冰期(中值为47万年前)至今青藏高原平均上升速率为1.7mm/a,此值与吴锡浩(1992)以另一种方法计算出的50万年至10万年前间的高原上升速率为1.7mm/a巧合一致。
根据最大冰期后大间冰期(主要相当于氧同位素13阶段)的埋葬古植物,古土壤与同类植物、土壤的现代分布区比较,加以气候波动和高原加热效应的订正,推算出13阶段以来高原平均上升800m,速率为1.7mm/a,顺此推算至16阶段,得最大冰期以来高原平均上升1000m。

>> 傅容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
    
青藏高原隆升的三阶段动力学模式:断离隆升――挤压隆升――对流隆升(BCCM)。
    断离隆升阶段:大约在45-50Ma之前,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后,陆壳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由于其密度低而受到极大的向上的浮力作用,它与作用于先前俯冲的海洋岩石层板片上的重力负浮力共同产生极强的拉张作用将使得俯冲板片在某一特定的深度上被拉开而断离,此后,作用在被拉入地幔的大陆地壳上的浮力将驱动其向上运动,这就是断离隆升过程。
    挤压隆升阶段:尽管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产生了俯冲板片的断离,但印度大陆仍以一定速度向北推进并挤压欧亚大陆板块,在其挤压下青藏高原继续隆升,地壳不断增厚,同时也不断缩短。
    对流隆升阶段:欧亚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后,高原下部上地幔稳定的流场又开始活跃,地幔下部的热物质上升,推动和支撑着岩石层向上隆起,同时,增长的热流动将很快地把青藏高原下部那一部分在挤压隆升过程中被“挤入”软流层的岩石层下部搬离。同时,均衡力的作用将直接导致青藏高原一次的快速隆升这就是所谓的对流隆升。

始新世――全新世青藏高原隆升速率

>> 肖序常:《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
    作者对1998年在高原进行的大地水准测量、GPS、同位素年代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速率;提出高原隆升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即:白垩纪――始新世慢速隆升期、中新世――上新世中等速率隆升期、更新世――全新世快速隆升期;隆升速率随时间更新而增快,在空间上隆升速率有自北而南由慢到快的趋势;同时在中新世和更新世,出现两次突变增快转折点。
根据近10年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特别是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作者再次提出,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层次的不均匀隆升。高原地壳缩短、加厚和隆升受到三大力源控制:一是来自南面印度板块的挤压及其四周塔里木、扬子以及中朝地台的滞后阻力,产生向高原内不均匀的汇聚挤压和导致高原内各块体位移速率的差异,以及在空间上出现不同类型、层次的构造变形,是控制高原地壳的缩短、加厚,而且促使地壳发生重融、热扩散,从而产生低密度空间,为地壳上浮、隆升提供有利条件。三是构造均衡调整对高原隆升的控制作用,上新世以后,东、西两面犄角(构造结)仍保有较强挤压外,印度板块主体向北挤压相对减弱,压应力相对松弛,从而引起均衡调整、“下沉山根”将逐渐抬升,促使地壳隆升。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示意图

>> 李吉均:《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作者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一个多旋回复杂的过程,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开始与中新世早、中期,广大高原本部此时主要仅做被动的、相应的应力调整和变形,青藏高原的整体快速隆升始于3.6Ma的青藏运动,而开始与1.1�C0.6和0.15Ma的昆仑-黄河运动及共和运动,则使高原最终达到观今高度。
    青藏高原究竟如何隆升以及隆升的时间、幅度和形式都是没有研究清楚的。
    “八五”攀登计划的研究则进一步证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在晚近地质时期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早期被命名为“青藏运动”,时间为3.6�C1.7Ma;中期被命名为“昆仑-黄河运动”(简称昆黄运动),发生时间为1.1�C0.6Ma;晚期被命名为“共和运动”,发生在0.15Ma以来。

    相关联接:
         古生物图谱
         地质灾害
         宝玉石欣赏
         地球水循环
         生命演化史


         中国地理景观
         地球之肾――湿地
         特殊地貌
         认识地球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