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结构
    在古代,我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这与国外的“扁平地球”类似。到1900多年前东汉的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大地是悬在空间的球体,“如蛋中黄”,指出地球是圆的。后来航海人员在海上看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桅杆,后见船身,间接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在国外,认识圆形地球最早的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公元前340年写成的《论天》一书中,提出地球是圆的两条间接证据:一是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的,二是越往南走,所看到的北极星越往地平线靠近。
    人们直接证明圆形地球则是在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后,1958年3月17日美国发射的“先锋1号”卫星,发现地球赤道区半径最大,北极区稍稍凸起,南极区稍稍凹陷,呈梨形;1959年8月7日美国发射的“探险者6”号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第一次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球形的地球。

>> 地球参数
     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
    ◆ 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 地球参数:详见列表

>> 地球结构
    地球是由一个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同心球层构成,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17公里。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加深而增加。经检测,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而地球生成到现在大约已有46亿年了,这说明构成地壳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壳层,是地壳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形成的。

>> 地球场源
     地球重力场: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一个物理特性,是地球物质分布和地球旋转运动信息的综合效应,并制约地球本身及其邻近空间的一切物理事件。为大地测量学中定位与描述地球表层及其内部的形态,也为现代地球科学中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紧迫课题提供基础地球物理空间信息。
    ◆ 地球磁场:地球磁场,简言之是偶极型的,近似于把一个磁铁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极大体上对着南极而产生的磁场形状。
    ◆ 地球电场

>> 地球卫星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相关联接:
         古生物图谱
         地质灾害
         生命演化史
         地球上的水循环
         中国地理景观


         青藏高原的隆升
         地球之肾――湿地
         特殊地貌
         宝玉石欣赏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