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 ◆ 滑坡
◆ 海啸 ◆ 泥石流
◆ 地裂缝 ◆ 火山
◆ 飓风 ◆ 洪水

>>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或现象。
    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而且火山作用、岩浆与地壳断裂活动分布普遍,所以地质灾害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损失也巨大。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沙漠化、煤田地下火灾、水体污染等等。


>> 地震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其实,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受到超出其抵抗强度的极大外力作用,使岩层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而产生的快速震动。引起地震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世界上大部份的地震主要集中在两条地震带上: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它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震带,约80%的地震发生在此带上;另一条是欧亚地震带,约有15%的地震发生在此地震带上。


>>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所作的整体下滑运动。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坡体;岩体、土体下滑的底面为滑动面;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在斜坡顶部形成的陡壁称滑坡壁,又称破裂壁;滑坡体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滑坡阶梯;滑坡体的前端因受阻而突起的小丘称滑坡鼓丘;滑坡在初始滑动与滑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固块体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各种形式的裂隙,有环状拉张裂隙、平行剪切裂隙、挤压裂隙、放射状裂隙等,总体称滑坡裂隙。滑坡形态的判别是识别滑坡和研究滑坡发展的重要标志。滑坡壁与滑坡体规模大小决定滑滑坡对人类有很大的危害,掌握其形态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滑坡是可以判别、预报和防治的。


>> 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塌陷,海底地壳变动等地质运动所引起的海面水位不正规剧烈涨落现象。在大样深处发生的海啸引起波浪高度不过只有几米,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处造成灾害,有的甚至还难以觉察到这种波动。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还水的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引起振幅增大。若大陆架很窄,从海面到海底流速几乎一样的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岸边或海湾,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毁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是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相对于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灾害相当严重。


>> 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多发地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褶皱山区。世界上有近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中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四川、云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


>> 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地震裂缝: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
    (2)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土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
    (3)隐伏裂隙开启裂缝: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
    (4)松散土体潜蚀裂缝: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成。
    (5)黄土湿陷裂缝: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
    (6)胀缩裂缝: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成。
    (7)地面沉陷裂缝:因各类地面塌陷或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而成。
    (8)滑坡裂缝:由于斜坡滑动造成地表开裂而成。


>> 火山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现代火山喷发,一方面可造福于人类,为人类提供沃土、空气、矿产、建材、能源和其他资源;另一方面,又常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熔岩流、火山碎屑流以及与火山喷发相伴生的火山泥石流、地震、海啸等均可造成巨大的灾害,甚至带来长期的灾害后果,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导致大区域性的灾荒。
    全世界有516座活火山,其中69座是海底火山,以太平洋地区最多。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中国境内的新生代火山锥约有900座,以东北和内蒙古的数量最多,约有600~700座。最近一次喷发的火山是位于新疆于田县的卡尔达的火山。火山的分布受控于全球板块构造。


>> 飓风
    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飓风常常行进数千公里,横扫多个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地球上风灾最严重的是加勒比海地区、孟加拉湾、中国、菲律宾,其次是中美洲、美国、日本、印度,南大西洋影响最小。其原因在于风源多出自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海域。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产生风力达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80多个,死亡人数约2万,经济损失超过80亿美元。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达10万以上的飓风灾难就达8次。20世纪最大的飓风灾难发生在孟加拉:1970年11月12日,飓风夹带风暴潮席卷孟加拉,30万人死亡,28万头牛、50万只家禽死亡,经济损失无法计量。


>> 洪水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因为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的40%。更加严重的是,洪水总是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地方,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


    相关联接:
         古生物图谱
         宝玉石欣赏
         生命演化史
         地球水循环
         中国地理景观


         青藏高原的隆升
         地球之肾――湿地
         特殊地貌
         认识地球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