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黄子孙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有较高的文化欣赏能力,对山水秀色、奇珍异石的欣赏和理解有着独特之处,观赏石文化就是我国玉石文化之中的一部分,它有着深刻和形象的艺术内涵。
有的学者著文指出:我国的岩石观赏石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崇形、重体态、观形似;另一类是崇意、富想象、重寓意。崇形者有太湖石、灵璧石、英石、云文石、菊花石等,崇意者有云花石、卵石、图章石等。当然,也有形意兼备的观赏石个体。
一、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含硅的白云岩、石灰岩,经差异性溶解、风化之后形成的。多为灰色,产于太湖及广东、福建等地。太湖石一般体积较大,多适合于园林、庭院之中的景色摆设,也有个体小的,可用于盆景或案头摆设。太湖石的特点是“瘦、皱、漏、透”。“瘦”就是盘古苍劲、裸露而不臃肿;“皱”就是轮廓凹凸不平而变化多端;“漏”就是具空洞能透过光线;“透”则是溶洞密布能透水通气。
二、灵璧石
灵璧石产于安徽灵壁,位移中微晶碳酸盐岩,颜色灰-灰黑色,经溶解、风化后具各种奇特的造型,似天然山水或鸟兽之作,同样可用于园林、庭院摆设。
三、云纹石
云纹石为各种具纹理(层理)、韵律构造的沉积岩,它的云纹由岩石的物质成分、层状构造、颜色等变化造成,经自然风化或由人工雕琢后成为各种造型,如深山绕雾、苍鹰穿云等景象,成为陈设的佳品。
四、菊花石
菊花石为含有放射状矿物晶体的岩石,品种多样,其中有湖南菊花石、京西菊花石等。
湖南菊花石产于浏阳永和镇,石地为灰黑色石灰岩和灰质粘土板岩,其中的“菊花”有方解石和天青石放射状分布而构成,石中还常含有珊瑚化石及腕足类化石,其特点是“菊花”叶瓣大,可雕性强。
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石地为碳质页岩,“菊花”由束状、放射性的白色红柱石构成,花形较小。
笔者在广州多个公园内见到另一种菊花石巨石陈设,石地为据油脂光泽的黄玉石英岩,“菊花”为放射状分布的白色红柱石,产地可能为广州白云山一带分布的泥盆系变质岩区,或可称之为“广菊云”或“白云菊花石”。
菊花石陈设品既可取其天然石块,也可进行加工雕琢、色深,花要白而大、清晰。
五、雨花石
雨花石是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雨花台产出的雨花石。雨花石又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玛瑙为主,石质细腻,颜色艳丽,磨圆度高,晶莹可爱;粗石质地较粗,以石英或变质岩为主,价值较低。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思绪入石。
六、观赏卵石
观赏卵石特指一些由普通石质构成而具象形图文的砾石,也指一些单个个体不具象形图文,但可由人工加工、拼集成一定的观赏画面和特殊造型的卵石。
具象形图文的卵石常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白云岩、片麻岩等构成,在深色的基石上穿插有白色的硅质条带、方解石、石英脉,原石经风化、搬运、磨蚀后成为卵石,使脉石在基石中形成各种图案或象形文字,再由人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加以命名。如有一收藏家展示了用正、隶、草、篆文字组成的“中华奇石”的四块卵石,可谓鬼斧神工;在台湾还存有一块显现裸体女图案的卵石,令人拍案叫绝。
七、图章石
图章石指由叶蜡石组成的雕刻和印章石料,其石质油润、柔软,加上色彩瑰丽,多为文人收集观赏或雕刻成印章和工艺品。
叶蜡石是一种蚀变矿物,化学成分为,颜色有白、红、褐、灰、黑、绿等,或杂色相间,硬度1-2.5,呈蜡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或不透明,用手摸之有油腻感。由叶蜡石构成的图章石品种主要有:
1、寿山石
寿山石为产于福建省福州北郊寿山乡的块状叶蜡石,按产出状态不同又分“田坑石”、“坑头石”和“山坑石”等几类。
◆ 田坑石 指产于水田中的寿山石砾石,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部分寿山石变黄,成了珍贵的品种,如珍贵的“田黄石”,素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田坑石红色者称“红田”,黑色者称“黑田”,白色者称“白田”。田坑石中若有透明度高者则在名称之后加“冻”字,如“田黄冻”。
坑头石 指产于寿山石乡坑头脉中的寿山石,以透明度和花纹分“冻油石”、“水晶冻”、“桃花洞”、“玛瑙洞”等。
◆ 山坑石 指寿山乡四邻矿山产出的寿山石,品种繁多,有“高山品”、“水白”、“虎岗岩”、“月尾石”、“老邻石”、“牛蛋黄”等。
2、青田石
青田石是产于浙江青田县的叶蜡石,其中优质者石地细腻,呈白、黄、红、绿、青、灰、紫、黑等颜色,半透明至微透明。许多青田石与寿山石极为相似,有像“田黄”的黄色青田石,也有像“水白”的白色青田石。其他特有的品种有:
灯光绿 质地透明似牛角质,可透过灯光。
封门青 翠绿色,质地细腻且透明度高。
五彩冻 颜色多彩,质地细且通透。
3、鸡血石
鸡血石是产于浙江昌化和内蒙巴林等地的含红色辰砂矿物的块状叶蜡石,按产地分昌化石和巴林石。
鸡血石质地细腻、油润,色彩艳丽多变,有整块石均为“鸡血”者,也有于黑、灰、黄、青等颜色的石地上分布云状、点状、脉状“鸡血”的石料,其中,昌化鸡血石以其血色鲜活、不易变色、质地坚韧、抛光性能好、历史悠久等特点闻名天下,其中的“大红袍”品种最为名贵,其石料中的“鸡血”一般多于50%-70%。
鸡血石一般用于制作印章石,其次为工艺品和自然观赏石。清代有天目山主持文远禅师献上昌化鸡血一颗,由乾隆皇帝刻制成“乾隆之宝”印玺一枚;1972年9月中日建交,周总理特赠田中角荣首相一对白中带黄冻地的“红云图”鸡血石印章。由此可见鸡血石精品之贵重。工艺雕刻家们还常利用俏色鸡血石的天然艺术与石雕艺术精巧结合,制成一幅幅如山似水、如画如诗般景色的观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