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玉石

>> 翡翠

    翡翠的英文名称为Jadeite,是西班牙语Picdodejade的简称,意思是佩戴在腰部的宝石。
    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这是东汉年间许慎《说文解字》对翡翠两字的解释。后来,古人将这两个原本形容鸟羽毛的字转用到描写红色和绿色的饰物。大概到了宋代,两字合并,用来描写碧绿色的碧玉(非指矿物学中的碧玉SiO2),这时的"翡翠"两个字所说的玉,是硬玉的集合体,成分为钠铝的硅酸盐NaAl[SiO6],因主要产于缅甸,故又称为缅甸玉。
    翡翠,因其主要色是绿色和褐红色,因而与古人的翡为红、翠为绿的解释是吻合的。大概也是这个缘故,翡翠两字才逐渐从碧玉(软玉)变成今天硬玉集合体的专称。
根据考古文物资料,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认为,18世纪硬玉才从缅甸传入中国云南。一般认为我国真正出现缅甸翡翠是明代以后的事。到了清代,由于皇宫贵族对她的喜爱,翡翠才身价百倍,成为玉中之王。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纤维状、致密块状的钠铝硅酸盐矿物集合体,化学分子式为NaAl[Si2O6]。硬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辉石族中的一种少见品种,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为短柱状、纤维状微晶集合体。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多为绿、红、紫、蓝、黄、灰、黑、无色等。根据绿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翡翠可分为祖母绿色、苹果绿色、葱心绿、菠菜绿、油绿、灰绿等六种。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68,双折射率0.012-0.020,无多色性。硬度6.5-7,密度3.25-3.4g/cm3。韧性极强。
    据苏富比和太古佳士得拍卖行的记录,过去一些高档的帝王翡翠(指翠绿色、晶莹通透者),一件过百万的可谓拾俯皆是。香港李英豪先生在其《保值翠玉》一书中就记载了1981年春季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一尊玻璃种翡翠观音雕件,价值达300万港元。而一对晚清老坑种玉镯价值竟达1000万港元,真可谓价值连城。故有谓:黄金有价玉无价。
    描述翡翠颜色价值的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浓、正。阳、和":
    浓指翡翠的色要绿浓、绿色要多,玉中翠绿愈多愈浓,则价值愈高。但太深暗也会太沉,因而还要求色正。
    正翡翠的翠绿要纯正,不偏蓝、不发黄、少杂色,也就是所谓的不“邪”。
    阳指绿色要鲜艳,在一般光线下呈现艳绿色,不阴暗,不低沉。
    和指一块玉中绿色的分布应均匀,色调和谐而不杂乱。


>> 软玉

    软玉的英文名称为Nephrite,有时也用Jade。中文名称为玉或和田玉,因软玉最早产于新疆和田,又称“和田玉”或“新疆玉”。
    软玉是一种具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硅酸盐。它是造岩矿物角闪石族中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其它微量矿物成分的显微纤维状或致密块状矿物集合体。属单斜晶系。晶体呈纤维状或针柱状。颜色多种多样,呈白、青、黄、绿、黑、红等色。一般为油脂光泽,有时为蜡状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06-1.632,双折射率0.021-0.023。无荧光或磷光。硬度6-6.5,密度2.9-3.1g/cm3。断口参差状。韧性极强,质地细腻,坚韧,抛光后表面十分明亮。
    软玉总的特征是:颜色均一,质地细腻如脂,具纤维交织结构,光泽柔和,坚韧,半透明,晶莹美丽。软玉按品种可以分为羊脂白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专指绿色的软玉)、墨玉、黄玉、糖玉、花玉、金山玉等。羊脂白玉质地细腻,光泽强,洁白如羊脂,堪称为“软玉之王”、“白玉之冠”。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我国就有了开采和应用软玉的历史。如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层(公元前5000-4750年)中便发现了玉块、玉珠、玉管等;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层(约公元前3300-2250年)中发现了玉琮、玉壁等玉器数十件,玉琮、玉壁均为软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数百件玉器,有白玉、青玉、墨玉等,种类与新疆现代开采的软玉相同。据《竹书记年》记载:周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赞曰:“惟天下之良山,宝石之所在”;《穆天子传》又记载了采玉的方法:每当夏秋,当地老百姓结队下河捞玉,列队拉手而顺河走,脚下踏到玉石遍拾起。据考证:我国出土的古代玉器中的软玉,可能均源自新疆,至于数千年前新疆与内地民族的文化和商品交流是如何进行的,这也许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
    软玉主要产于接触交代变质带及浅变质岩带的绿片岩相中,有时也可由基性岩浆岩蚀变或变质而成。中国是世界上出产玉石最古老而又最著名的国家。最主要的产地为新疆南部的和田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及叶尔羌河上游的昆仑山上。其它产软玉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等国。


>> 孔雀石

    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采了苏伊士和西奈之间的矿山,利用孔雀石作为儿童的护身符,他们认为在儿童的摇篮上挂一块孔雀石,一切邪恶的灵魂将被驱除。在德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中国公元前十三世纪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艺品。由于它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使它成为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
    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我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


>> 独山玉

    独山玉(DushanJade),因产于中国河南南阳市郊独山而得名,又名“南阳玉”、“独玉”。南阳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
    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斜长岩,由多种矿物组成,属多色玉石。它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极为独特。主要矿物成分为白色斜长石、白色黝帘石,其次为翠绿色铬云母、浅绿透辉石、白色钠长石,还有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绿帘石和一些微量矿物。独山玉多是由2-3种以上颜色组成的多色玉系,常见的颜色有白、绿、紫、黄、红、黑色等。独山玉的颗粒较细,粒径小于0.05mm,隐晶质,质地细腻,坚硬致密,玻璃或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其中的独玉透明度高,其它玉种呈半透明至微透明。折光率1.56-1.70。硬度6.0-6.5,密度2.73-3.18g/cm3。独山玉以细粒结晶为主,可见溶蚀交代结构。
    中国采玉的历史久远,南阳县黄山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古人就开始开发和利用独山玉。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和光泽好,硬度高,属于中档玉料。制作的工艺品,以其丰富的色彩,优良的品质,精美的设计和加工,深受国内外欢迎。独山玉久负盛名,在中国的“三大名玉”中名列第二。
    独山玉产于蚀变斜长岩体内,由于基性斜长岩或辉长岩在低温下,受到沿构造裂隙上来的岩浆晚期热水溶液交代、蚀变等作用形成的。独山玉仅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独山。有资料介绍,新疆西准葛尔地区和四川雅安地区发现了类似的玉石,有人也称为“独山玉”。


>> 绿松石

    绿松石的英文名称为Turquoise,源于法语Pierreturqoise,意思是“土耳其石”,又称“土耳其玉”。其实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之所以被冠以此名,大概是因为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最初是途经土耳其运往欧洲的缘故。绿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工艺名为松石。
    绿松石是含水的铜、铝的磷酸盐矿物。属三斜晶系。晶体形态呈致密的隐晶质集合体,有时呈皮壳状、结核状,单个晶体极为罕见。颜色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条痕白色,不透明。折光率1.62,双折射率0.040,多色性弱。硬度5-6,密度2.6-2.9g/cm3。无解理,断口平坦状,有时呈贝壳状。质地十分细腻,韧性相对较差。
    绿松石是古老宝石之一,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早在古埃及、古墨西哥、古波斯,绿松石被视为神秘、避邪之物,当成护身符和随葬品。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400年)遗址中出土两件绿松石制成的28厘米长的鱼形饰物。最古老珍贵的绿松石是在5000多年前埃及皇后(Zer皇后)的木乃伊手臂上戴有四只用绿松石制成的金色手镯,1900年挖掘时,饰品依然光彩夺目,堪称世界奇珍。绿松石质朴典雅,千百年来受到许多国家的人们的宠爱,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埃及人用绿松石雕成爱神来护卫自己的宝库;印第安人认为佩戴绿松石饰物可以避邪和得到神灵的保佑;中国藏族同胞认为绿松石是神的化身,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最为流行的神圣装饰物,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当作神坛供品。绿松石是国内外公认的“十二月诞生石”,代表胜利与成功,有“成功之石”的美誉。
    绿松石是含铜的地表水与含铝和含磷的矿物或岩石(如长石、磷灰石等)作用后在裂隙中沉淀形成的,属裂隙淋溶填充型矿床。世界上绿松石的产出大国有伊朗、中国、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伊朗的尼沙布尔矿床,长期以来是世界优质绿松石的来源。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的郧县、郧西县、竹山县出产的绿松石质量最为纯正,郧县云盖寺产出的最为著名,素有“东方绿宝石”之称。1981-1982年在竹山县曾采得两块分别为75公斤、85公斤的绿松石,实属罕见。


>> 青金石

    青金石的英文名称为LapisLazuli,来自拉丁语LapisLazuli,前者意指宝石,后者则指蓝色的(宝石)。其工艺品称“青金”,古称“金碧”、“点黛”或“璧琉璃”。
青金石属架状结构硅酸盐中的方钠石族矿物,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呈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结构。颜色为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如果含较多的方解石时呈条纹状白色,含黄铁矿时就在蓝底上呈显黄色星点,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条痕浅蓝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均质体,折光率1.5,双折射率0.010。硬度5-6,纯青金石密度2.38-2.45g/cm3,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cm3。解理不发育,断口参差状。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点光,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白色荧光。滤色镜下呈淡红色,遇盐酸缓慢溶解。
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蓝色赢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公元前数千年的古埃及,青金石与黄金价值相当。在古印度、伊朗等国,青金石与绿松石、珊瑚均属名贵玉石品种。在古希腊、古罗马,佩戴青金石被认为是富有的标志。青金石因“其色如天”,又称“帝青色”,很受古代帝王青睐,常随葬墓中。青金石颜色端庄,易于雕刻,至今保持着一级玉料的声望。人们还相信青金石可以治疗忧郁症及间歇性发烧症。青金石还被用作绘画颜料。
青金石是由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主要赋存于硅酸盐-镁质矽卡岩中和钙质矽卡岩中。青金石的主要产地有美国、阿富汗、蒙古、缅甸、智利、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和安哥拉等国。中国至今未发现青金石矿床。


>> 蛇纹石质玉石

    蛇纹石质玉石的英文名称为Serpentinejade,工艺名称是岫玉。实质上是指蛇纹石矿物含量85%以上,色泽鲜艳、致密光润的微细纤维状蛇纹石矿物集合体。
    蛇纹石的矿物成分是层状结构的含水镁硅酸盐矿物。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为隐晶细粒叶片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单晶极为罕见。非均质体。颜色有浅绿、翠绿、黑绿、白、黄、淡黄、灰、粉红等色,因其中含铁、锰、铝、镍、钴、铬等金属元素所致。白色条痕,蜡状光泽,半透明、微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555-1.573,双折射率0.004-0.016。硬度2.5-5.5,密度2.44-2.8g/cm3。解理不发育,断口参差状。韧性不如软玉好。含镍时在长波紫外线照射下有较弱的浅白色荧光。遇盐酸分解
    岫玉的产地相当广泛,为了与软玉相区别,岫玉的名称一般是地名加“岫玉”二字。狭义的岫玉专指辽宁省岫岩县产出的蛇纹石质玉石,因此岫玉又称“岫岩玉”。广义的岫玉包括新疆产的昆仑岫玉、托里岫玉(又称蛇绿玉);甘肃产的酒泉岫玉;青海产的祁连岫玉(又称酒泉玉)、都兰岫玉(又称竹叶状玉);台湾产的台湾岫玉;广东产的南方岫玉(又称信宜玉);吉林产的集安岫玉(又称安绿石);广西产的陆川岫玉;云南产的云南岫玉;四川产的会理岫玉;山东产的蓬莱岫玉、莒南岫玉;北京十三陵产的北京岫玉(又称京黄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晶莹明亮的岫岩玉是中国最好的蛇纹石质玉。蛇纹石质玉的国外品种有朝鲜玉(又称高丽玉),属优质蛇纹石质玉;新西兰的鲍文玉;美国产的威廉玉、加里福尼亚虎睛石;墨西哥的雷科石等。
    岫玉是中国先民开发、应用最早的一种玉料,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浙江余杭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用岫玉制成的玉斧、玉铲和玉刀等玉器。河北满城西汉墓中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的两件金缕玉衣轰动全世界,分别用2498块和2160块玉片用金丝穿缀而成,大部分玉片是岫玉雕制的。从古至今,中国人民把岫玉制品作为礼器、仪仗器、佩饰、工具、生活用具等,岫玉的现代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蛇纹石质玉的成矿类型为岩浆成因、热液成因、接触交代成因。分别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体内,热液填充的构造裂隙内和碳酸盐与侵入岩的接触变质带上。蛇纹石质玉是常见的玉石原料,世界各地均有产出。主要产地有朝鲜、中国、美国、新西兰、印度、英国等国家。中国的蛇纹石质玉产地多、产量大、玉质较好。1959年在辽宁省岫岩县采得一块巨大的岫岩玉,长7.95m,宽6.88m,高4.1m,重267.76吨,有两间房子那么大,玉质细,通体五彩斑斓,世界罕见。


>> 玛瑙和玉髓

    玛瑙的英文名称为Agate,是拉丁文西西里的阿盖特河(RiveAchates)的名称,这是意大利(狄奥佛拉塔时期)Theophrastus首次发现玛瑙的地方。玛瑙一词出自佛经,梵语本称“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玛瑙一词在中国的应用较早。玉髓的英文名称为Chalcedony。
    玛瑙和玉髓均为隐晶质石英,矿物学中统称为玉髓。宝石界将其中具纹带构造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如果块体无纹带构造则称玉髓。玛瑙的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还常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锰、镍等。晶体形态属隐晶质,具粒状、纤维状结构,集合体常为钟乳状、肾状、结核状、致密块状。玛瑙具有各种颜色的环带条纹。玛瑙和玉髓纯者为白色,因含色素离子和杂质使玛瑙颜色非常丰富,所以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颜色为红、蓝、绿、葱绿、黄褐、褐、紫、灰、黑等色,且有同心状、层状、波纹状、斑纹状各样花纹。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4-1.55。硬度7,密度2.61-2.65g/cm3。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有裂纹。
    玛瑙从古至今均属受人们欢迎的中档玉料。世界上著名的玛瑙宝石首饰不胜枚举。约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埃及沙美里亚人就用玛瑙制作成一个形似斧头的工艺品,现存于美国纽约历史博物馆中。中国最大的一件水胆玛瑙艺术品――大观园,重7350克,胆内体积1100多立方厘米,藏水850克,水胆是玛瑙形成时包裹进来的,极为珍贵,堪称稀世珍宝。许多国家把缠丝玛瑙和橄榄石作为“八月诞生石”,西方人认为佩戴它象征夫妻和睦、恩爱、幸福,被誉为“幸福之石”。
    玛瑙赋存于基性火山岩期后热液型矿床、火山岩裂隙和空洞中。绿玉髓成因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火山期后热液作用的结果。世界著名的玛瑙产地很多,巴西和中国云南产红玛瑙、大块玛瑙,印度、美国产苔藓玛瑙,俄罗斯、冰岛、印度、美国、中国产灰白色玛瑙。中国是产玛瑙大国。世界优质绿玉髓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斯里兰卡、印度等国。


  >> 浅说宝石

  >> 精品欣赏

    相关联接:
         古生物图谱
         地质灾害
         生命演化史
         地球水循环
         中国地理景观


         青藏高原的隆升
         地球之肾――湿地
         特殊地貌
         认识地球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