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小图放大查看)
001 团藻
002 管孔藻
003 中华蓼
    生长在大约六亿年前的水域中。藻体呈球形,内有许多黄色素,直径只有1~2毫米,有成束的鞭毛向外伸出。     生长在大约五十亿年前的海洋里。因形状如管子而得名。这是一种巨型藻类,生长在海洋中,看上去好像是一片被水淹没的森林。     生长在一千五百万年前,我国山东省的川旺地区。

004 红藻
005 苏柏羊齿
006 双扇蕨
    生长在大约五十亿年前的海洋里,形状如叶片。质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和黄色素外,还有大量藻红素,所以呈现红色。这是红藻的一种。     生长在二亿三千万年前,常出现在匙叶林下,是一种蕨类植物。 叶轴两分又,叶子呈扇形,叶质较厚;到时落叶,以后再长出新叶。     生长在大约二亿年前我国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宝鼎地区,因其形状酷似蒲扇而得名。

007 舌羊齿
008 麻黄
009 真蕨类
    生长在大约二亿年前我国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宝鼎地区,因其形状酷似蒲扇而得名。     生长在二亿三千万年前。因为它的叶子呈羊舌状,所以叫“舌羊齿”。曾在喜马拉雅山的曲宗、曲布和库间等地发现过这种远古植物。     生长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干旱平原上。草本状灌木,枝丛生,叶子呈鳞片形,初夏开花,外貌与现代的麻黄十分相似。

010 东北裂鞘叶
011 槭叶刺楸
012 红树
    生长在二亿五千万年前。具有明显的节和节 间,叶子轮生,由8~16瓣叶子组成两个形如对生的叶瓣群。     生长在一千多万年前,是一种落叶乔木,有刺,叶子呈掌状,有许多裂口,和现在我国各地生长的刺楸是亲属。     生长在三千八百万年前我国广东沿海以及热带亚洲和澳大利亚。这种树有支柱根,叶子呈长椭圆形,花黄白色,二朵并生。

013 固茎本内苏铁
014 粗茎本内苏铁
015 古海草
    又叫圆茎本内铁树,生长在六千七百万年前,外貌和现代的铁树相似,但茎更相短,形状像一只扩大的圆萝卜。     生长在二亿年前的沼泽地中,皮很厚,因茎比本内苏铁粗矮,故名。外貌与现代苏铁相似。     大量生长在大约六十亿~十亿年前的海洋里,给海洋增添了新的色彩。海草是藻类植物中的一种。

016 昌都亚鳞木
017 东北假苏铁
018 本内苏铁
    生长在三亿三千万年前,常在沼泽地旁形成一片昌都亚鳞木森林。这种植物树干较粗,叶子长在顶端和近地面部位,中间无叶。     生长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我国东北地区,茎粗大,叶子羽毛状,集中生在茎顶,外貌很像现代的苏铁, 所以叫它“东北假苏铁”。     生长在一亿七千万年前的我国北方。这种古代植物,茎粗,叶子呈羽毛状,与现代的苏铁相似。

019 木贼
020 裸 蕨
021 原始鳞木
    生长在二亿三千万年前,高可达1米,是多年生直立草本蕨类植物。茎粗大,直径有10厘米,茎上有节,节间中空。生长在山坡湿地或疏林下。     生长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最古老的陆生植物之一。地上茎直立,高可达1米以上。侧枝连续两歧分叉,可多达六次。     生长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最古老的陆生植物之一。茎直立粗壮,高可达30余米,顶端像麦穗状。是我国当 时主要的造煤植物之一。

022 科达树
023 拟仙人掌鳞木
024 星木
    生长在二十亿三千万年前的沼泽地区。古乔木,高可达30米以上,茎直立,树冠密生小枝,小枝上有大而长的叶子。     生长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是一种乔木状植物,高大粗壮,树干顶部多次两歧分枝,状如扩大的仙人掌。它的根状茎也有分枝。     生长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最古老的陆生植物之一。高约0.5米,茎枝表面密布5毫米左右的鳞状突起,形状像小叶子。

025 海林檎
026 普通鳞木
027 羊齿蕨
    生大约生活在四亿多年前的海底。因体形像植物中的林檎(花红)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棘皮动物,与今天的海参是同类。     生长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是古代乔木状植物。茎直立,高可达30多米,树干顶部形成宽广的伞状树冠。     生活在四亿零五百万年前,是最初有叶子的蕨类植物。这是羊齿蕨茎的横切面。

028 封印木
029 巨鳞木
030 古水母
    生长在二亿三千万年前的古代乔木,高可达30多米,树干仅在顶部分枝,叶子呈针状或披针状;长达1米。 根状茎部分作多次横展的两歧分枝。     生长在大约三亿年前,足有40米高。树干顶部长满球果,球果外有鳞片。干茎直立,根状茎部分长出许多枝。     生活在六亿年前的海洋里,常在近水面浮游,与现代的水母是亲属,外貌也相似。

031 漏斗鞭毛虫
032 涡虫
033 三叶虫
    生活在六亿年前的海洋中,是一种最低等的 古动物。鞭毛虫的种类很多,这种形如漏斗的鞭 毛虫是其中的一员,它用细长的鞭毛在水中运动。     生活在六亿年前海洋中,它的身体扁平,像片柳树叶子,体表有许多纤毛,摆动时激水呈涡状,所以叫它涡虫。     生大约生活在五亿年前的节肢动物。长约数厘米,通常紧贴海底游弋或潜伏在泥砂中,捕食蠕虫为食。到二亿三千万年前三叶虫完全绝灭了。

034 双角环形虫
035 太阳虫
036 蜚蠊
    生活在六亿年前海洋里,是无数环形动物中的一种。因为它的身体前端有两个像牛角状的触手,所以叫它双角环形虫。     生活在六亿年前,是一种最低等的动物。身体呈球形,有许多尖针状的伪足,放射状排列在身体四周,用来捕捉食物。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海洋中,与现代海蜇同属一类。身体由伞部和口腕部组成。善于水中浮游,当大风浪或暴雨来临时会下沉到海洋下层。

037 巨蜻蜒
038 古水螅
039 马陆
    生活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常在沼泽地上空飞行。外貌和现代的蜻蜒差不多,但体形大,翅膀展开有76厘米宽,所以叫它巨蜻蜒。     原始多细胞腔肠动物,生活在六亿年前的海洋里。一端着生在礁石上,另一端有口,周围有 几条小触手,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来捕食。     生活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的森林中。多足动物,身体长而稍扁,两侧有许多步肢,和蜈蚣是亲属。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以腐殖质为食。

040 古蚂蚁
041 古海绵
042 蝎子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由于它体形小、强壮、耐寒,所以一直生存到今天,几乎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见到。这是保存在琥珀块中的古蚂蚁。     出现在三亿年前的海洋里,形状如瓶,身体固着在礁石上,不会行走。因为它身上有许多小孔,所以也叫它多孔动物。     生出现于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古代蝎子和今天的蝎子差别较大,身体较长,前面有一对像蟹钳的螯肢,尾巴末端有一个弯曲的刺内有毒腺。

043 直角石
044 鹦鹉螺
045 中凹腕贝
    生活在四亿多年前的海洋里。直壳型,嘴巴四周长有十条左右的腕,腕的腹面有许多小吸盘,小动物一经接触,就被它吸住吞食。     出现在三亿多年前,头足类动物。壳大,灰底橙纹,栖息海底,夜间群游,直到今天在热带海洋里还能见到它,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生活在大约三亿七千万年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与无细孔腕贝是近亲。它的贝壳中央有一条很深的凹槽,所以叫它中凹腕贝。

046 鳞甲虫
047 古头足类
048 海绵
    又名“鳞虾”,节肢动物,外貌与现在的虾完全不同。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沼泽地带。     生活在四亿四千万年前的海洋中,头足类动物,壳长约30厘米,上有红色横条纹,嘴巴四周有十条腕,外貌与现在的乌贼相似。     生活在六亿年前的海洋里,形状像丝瓜,不会行走,身体固着在岩石上。

049 四肋泄露螺
050 不规则纺锤螺
051 树形古杯动物
    生活在大约二千万年前,壳体美丽。因为贝壳上有四条明显的棱起,所以叫它四肋泄露螺。     生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螺体色彩美丽,形状似不规则的纺锤形。     生生活在五亿年前的海洋里,固着于海底,形状像一株树,每个分支形如杯状,是古杯动物的一种。

052 丝瓜海绵
053 多刺海绵
054 古杯动物
    生活在五亿年前,固着在海底,体呈绿色,形状像丝瓜,所以叫它丝瓜海绵。     生活在五亿年前,以细的一端固着在海底,身上长满小刺,外貌很像仙人掌所以又叫“海仙 人掌”,不过它是动物。     生活在五亿年前的海洋里,体分支,每支呈杯形,固着在海底的礁岩上,形体近似于珊瑚和海绵。

055 圆桶海绵
056 古无翅虫
057 双甲扁虫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体形似圆桶,上面有许多“小刺”形成的花纹,十分美丽。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原始节肢动物。身体前部呈圆形,上有四对分节的附肢;后部略成方形只有一对分节附肢。整个形状有点像蜘蛛。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身体扁平,背部前后生有二片甲壳,前端有一对分节的触角,体边缘长有许多刺状物。

058 八节虫
059 凹甲虫
060 原无翅虫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身体呈圆筒状,除头尾外,躯体分八个节,前面三个节上长有附肢,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节肢动物,身体的头胸部有一个很大的、中间覆盖着凹陷的甲壳,露出许多分节的足,并有一对尾须。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原始节肢动物。外貌有点像跳蚤,没有翅膀,只有分节的足。

061 花瓶海百合
062 海葵状多皱珊瑚
063 盘形古杯动物
    生活在五亿多年前的海洋里,是最古老的棘皮动物。因形状如花瓶而得名。上端是分枝的腕,中间是杯形的萼,最下面是柄,固着在海底。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海洋里,外貌像 海葵,体上多皱纹,所以叫海葵状多皱珊瑚。     生活在五亿七千万年前,形状像一个大盆子,色彩鲜艳,固着于海底。它的结构既不同于珊瑚,又不同于海绵,是最古老的造礁动物。

064 古钱虫
065 角珊瑚
066 僧帽贝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有孔虫。壳为石灰质,因形状似古钱而得名。     生活在三亿一千万年前的海洋里,体形似角,长约3.5厘米。     生活在二亿七千万年前,贝壳的形状有点像济公和尚的帽子,长约8.5厘米。伸出的肉足呈斧形。

067 板珊瑚
068 海笋
069 笊蛤
    生活在大约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海洋里,具有无孔壁的细长珊瑚单体,以及许多平行的拱形横板。珊瑚单体经过分裂,产生新的珊瑚单体。     生活在五亿七千万年前的海底里,贝壳薄而脆。体形虽小,但能在岩石或珊瑚礁上,穿凿洞穴栖息。     生活在五亿七千万年前,外貌很像今天的蛤子,两瓣壳较厚,常在海底沉积物表面挖洞居住。

070 古竹蛏
071 欧洲浅茅
072 古牡蛎
    生活在五亿七千万年前,外貌和今天的竹蛏相似,体呈长方形,两瓣壳形似竹片,栖息在浅海沙泥中。     是一种双壳贝,生活在五亿七千万年前的海洋沙底,平时埋在沙中,只有能收缩的水管露出在沙外。     生活在六千四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它的左半壳大而凹,附着于岩石上;右半壳小而平,好像一个盖子。

073 坦帕湾珊瑚
074 古芋螺
075 古锥螺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体长约16厘米,因发掘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而得名。     生古芋螺又叫“鸡心螺”,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贝壳呈圆锥形,很小而不能遮盖壳口。这种螺具有毒腺,毒性强如蛇毒。     生活在大约二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外貌和现代锥螺很相似,贝壳呈长锥形,螺旋状,高约3.5厘米,壳顶尖细,很容易损伤。

076 旋锥螺
077 多肋蚶
078 巨蟹守螺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高仅3厘米,贝壳的螺旋十分明显,所以叫它旋锥螺。     生活在大约三亿七千万年前的海洋里,外貌很像现代的毛蚶或银蚶,贝壳上有许多明显突起的棱,所以叫它多肋蚶。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的海洋里,有一个锥螺似的贝壳,壳高可超过54厘米,壳上有许多突起,所以也叫它多棘蟹守螺。

079 交错衲螺
080 多疣梭子蟹
081 白垩球房虫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壳厚而硬,上面交错排列着许多棱状突起,所以叫它交错衲螺。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外貌与现今的梭子蟹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背面有许多疣状突起。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单细胞动物。形状似球,有许多个粘合在一起。壳上除一个开口处,它的根状伪足,从壳口和小孔伸出。

082 长龙虾
083 四节蜉
084 橡子藤壶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7.5厘米,具有细长的腿和特别长的触须。这是长龙虾的头胸部。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外貌与现生的蜉蝣差不多,躯体细弱翅膀半透明,腹部末端有二条长尾须。寿命很短,出生后几天就死去。     生活在大约二千万年前的海底,平时成群地固着在一个大扇贝上。看去很像橡树的果子。

085 江珧
086 弯曲同心蛤
087 粗毛虫
    生活在大约六千四百万年前。它属于双壳贝,贝壳大而薄,前尖后广,呈楔形。它的足丝发达,固着于海洋沉积物上生活,终生不移动。     生活在二至三百万年前,化石发掘于比利时的沙地里。体形呈心形,长6厘米,高5厘米,两侧向内螺旋,所以叫它弯曲同心螺。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是最原始的甲壳动物,善游泳。背上长有很大的刺,步行足长,并有羽毛状的鳃。

088 纺锤虫
089 海螂
090 格里发伊亚牡蛎
    生活在二亿多年前,属单细胞动物。体长4~6毫米,呈纺锤形,所以叫纺锤虫。由于它体小看上去像米粒,所以它的化石群体也叫“米岩”。     生活在六千四百万年前的海洋里,贝壳较大,左右两片大小不等,它以水管似的摄食器官捕食,整个身体埋入泥沙中仅摄食器官露出于外面。     生活在六千四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常栖息于柔软的海底沙土上。它的外貌与今天生存的牡蛎不一样。

091 鳞刺虫
092 紫壳菜
093 有爪虫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身体扁平,呈卵圆形,上有鳞片,还长着许多可以保护自己的刺,常在泥土表层四处游动。     生活在六千四百万年前。是一种双壳贝类动物。紫壳菜栖息在海洋里,由缩小的脚分泌出足丝,固着于岩石上。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它的特征介于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之间。栖息在海洋里,在前端的一对附肢上长着六根刺。

094 黄鳝
095 长棘海绵
096 凿船虫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体形圆筒状,肢体前端长有七对硬刺,和七对并排的柔软触手,前端分叉,是一种外形很奇特的动物。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浑身生着长而尖的棘,体形似麦穗状,通常附生着一些贝类。     生又叫船蛆,生活在六千四百万年前,体形似蛆,前端有一个小的白色贝壳,它在木材中钻洞穴居,而且会分泌石灰质巩固巢穴四周。

097 古海葵
098 海扇
099 古箭虫
    生活在四亿年前的海洋里,身体呈圆筒状,体表坚韧,上端有一个平的口盘,四周长有许多中空的触手,用以捕食小动物。     生活在六千四百万年前的海洋里,双壳贝类动物,两瓣贝壳不能完全闭合,以吸水及排水的方式在水中游泳。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的海洋里,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始祖。其脊索上有“V”字形并列的筋节,形同现今的蛞蝓鱼。

100 突鼻环节虫
101 线珊瑚
102 布里阿尔卑斯环虫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的海洋古节肢动物,头部长有五个复眼,复眼前方有一个突出的鼻子,以鼻尖端的刺捕捉猎物。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外形分单体和群体,群体上有许多生长线,可以以此推算出它的生长年代。     生活在五亿五千万年前,身体圆长,前 端有一个能伸缩的钩状吻,遇到小型贝类、环虫时,即将吻伸出捕食。有时也以同类为食物。

103 圆�J海胆
104 二叉海百合
105 里海百合
    生活在二至三百万年前的海洋里,体呈圆形,上面长有星形花纹。     生活在三亿一千万年前的海洋里,体形与佛手相似,由腕、萼、柄三部分组成。     生活在三亿一千万年前的海洋里,形状似仙人掌,由腕、萼、柄三部分组成,固着在礁石上生活。

106 泥盆纪海星
107 中新世珊瑚
108 孔�J海胆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的海洋里,外貌与现代的海星相似。外形扁平,中部体盘发出放射状的五条腕,好像一个五角星。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的海洋里,这是珊瑚虫的群体,长约有14厘米。     生又名“沙元”,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身体直径为4.5厘米,上有一个钥匙状的孔,孔上有星状的花纹。

109 螺旋海百合
110 大眼冀鲎
111 丽圆三叶虫
    生活在三亿一千万年前的海洋里,身体分为腕、萼和柄三个部分,茎骨板为螺旋形。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眼睛很大,有蜘蛛状的步足,最前面对像有齿的钳子,中间四对似细针,后面一对呈桨状。     生活在四亿四千万年前的海里,体呈圆形,二枚棘刺从头部向下伸长,身上有许多横突。多数栖生在海底。

112 桨足鲎
113 扁海百合
114 板足鲎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长可达3米,与现在的鲎不同,它的腹部由十二个体节和一个尾节愈合而成,头胸部最后一对足呈桨状,适合水中游泳。     生活在三亿一千万年前的海洋里,身体呈扁形,并有细长的茎骨板。     生活在大约四亿二千万年前,与桨足鲎外貌相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部由六个体节组成,腹面有六对附肢,最后一对呈板状,用来游泳。

115 饰裙三叶虫
116 斑泳蟹
117 多皱珊瑚
    生活在大约四亿七千万年前,和一般三叶虫的区别是身体尾节的后侧长有边刺,其形状好似装饰的裙子,因此得名。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13厘米,螯钳一大一小。这种蟹善于在水中游泳,也常在沙岩地上爬行。     生活在大约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海洋里,形状各异,外貌有点像糕点,身体上有许多皱纹,通常固着在海底生活。

118 华丽海百合
119 菊石
120 欧洲长棘螺
    生活在大约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海洋里。外形像海胆,身上饰有华丽的花纹。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壳体旋卷,可超过8.5厘米,壳上有许多瘤状突起。由于菊石演化很快,是指示地层时代的重要标准化石之一。     生活在二至三百万年前,体长约2.4厘米,外壳美丽,它最后的一层叫螺体层,很大,上有长短不一的棘突。

121 蛾螺
122 大腕贝
123 无细孔腕贝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螺体可达11厘米,是种大型螺类。螺内面光亮,外面有许多横纹。     生活在大约四亿年前的海洋里,腕足动物,与蛤、蚌等是远亲。背腹各一瓣贝壳,贝壳两侧上有两个突起,好像两个角。     生活在四亿四千万年前的海洋里,与大腕贝同属于腕足类动物。不过它的贝壳较小,只有2.8厘米长。

124 古椎鱼
125 骨鳞雨鱼
126 拱形斧足贝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今天古生物学家了解很少的一种古代鱼。它的外貌十分奇特,头、躯体和尾巴都不像一般的鱼。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总鳍鱼类的祖先。身上有厚重的斜方形鳞片,腹鳍在身体后部的位置上,脊椎有环状椎体。尾巴是歪的。     生活在大约三亿七千万年前,是一种双壳贝。贝壳稍呈拱形,伸出的肉足像斧子,因此得名。

127 半环鱼
128 鳕鳞鱼
129 莫氏鱼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一种无颌鱼。体长一般不超过30厘米,头部有一块结实的硬壳,躯体有骨板保护。栖息在河流、湖泊中。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现代肺鱼类的祖先。身体呈纺锤状有紧密排列的椎状牙齿,只有一个背鳍,尾巴上有厚重的鳞片。     生活在四亿年前的海洋里,是种无颌鱼。个头较小,身体细长呈管子状。头部前端有一个吸盘状的口,眼后、头的两边各有一排圆形的鳃孔。

130 真掌鳍鱼
131 双鳍鱼
132 鳍甲鱼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一种淡水鱼。身体细长,以水生动物为食。从它的骨骼和鳍的结构来看,有人认为它是早期两栖动物的直接相先。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的大陆水域中,是最早的一种肺鱼。身体呈长纺锤形,身上有大而厚的圆形鳞片,末端是一个粗壮的歪尾。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盾皮鱼类。背腹扁平,身体前部有一个沉重的头盾,胸甲以后则被有骨质鳞,并有倒转的歪尾。

133 花鳞鱼
134 伪鲛
135 尾骨鱼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身体扁平,前宽后狭,眼睛长在头的两边,尾巴分叉歪斜,身上覆盖着细小的齿状突起。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体形扁平,头部宽阔,渐渐向后变细,体表有许多小结,很像鲨鱼身上的齿棘。并有一对很大的胸鳍。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体长约30~60厘米。形状和现代鱼相似,但头部和肩部有沉重的硬骨,颈部有关节,所以又叫它“节颈鱼”。

136 沟鳞鱼
137 裂口鲨
138 月甲鱼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身体前部有一个六边形的头盾,口小,位于腹面,胸鳍分为两节。后部是一个体盾,并有一对像蟹脚的附肢。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个头较小,眼睛很大,体长约1米左右,外貌和某些现代鲨鱼相似,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现代的鲨鱼由它变化而来。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有一个强壮的骨质头盾。头盾后面是胸盾,上有一对很大的棘。身体表面有大鳞片组成的硬壳,行动迟钝。

139 翼甲鱼
140 异刺鲨
141 迷齿螈
    生活在四亿零五百万年前。背部有一行显眼的背刺,尾部呈倒歪型,善游泳,以水面浮游生物为食。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的河流和湖泊中,是一种淡水鱼。在它的头顶上,有一根向后伸出的长刺。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的古两栖动物,体长可达1.8米。常出入在溪流、江河和湖泊里,也能在陆地上活动。不但吃鱼,还会捕食陆生动物。

142 巨头螈
143 笠头螈
144 加拿大沟鳞鱼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体长约40厘米,有一个沉重的头骨和一个红色耳凹,四肢粗壮,尾巴较短,背部有由骨质鳞片重叠的甲胄防御侵害。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幼年时头呈圆形,随着生长,头骨向两边快速长大,形成很宽阔的箭头状,最大的体长可达1米以上。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是一种小型盾皮鱼类。身体的前部有一个六边形头盾,后面是体盾。胸部还有一对尖长的附肢,生活在河底。

145 蜥螈
146 假鳄
147 蛇螈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它的身体构造介于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之间,是一种原始、小型的爬行动物。说明爬行动物起源于两栖动物。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是槽齿类爬行动物。身体粗长,背上有明显棱起用四足行走,头部较短,眼睛很大鼻尖上翘,牙齿常露出嘴外。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是介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类型。没有腿,尾部与黄鳝很相似。

148 双椎螈
149 鱼石螈
150 石炭蜥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外形和笠头螈相似,体长约60厘米,头部呈三角形,背部有三条纵棱,以小动物为食。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历史上最早的两栖动物。尾巴也像鱼尾,但无胸、腹鳍,四肢粗大,是一种总鳍鱼类向两栖动物发展的过渡类型。     生活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是祖先型鱼石螈的早期后代。身体很长,尾部约占一半。每一个椎骨由一前一后二个圆盘组成,并椎两栖动物。

151 德鳄
152 狂齿鳄
153 有角鳄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是最早的古鳄类之一。身体和四肢都很粗壮,既能在水中活动,又能在陆地上爬行。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可达3米以上,性情凶恶贪婪,常常潜伏在溪流和湖泊中,仅将鼻孔露出水面,捕食鱼类或其他动物。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身体可超过3米,外貌和现代鳄十分相似,性情凶恶,身体全部由坚硬的甲片所包裹。

154 依卡洛蜥
155 喙头蜥
156 恐鳄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的北美洲,外貌与现在飞蜥很相似,胸廓的肋骨支撑着皮膜,使它能在树间滑翔,细长的尾巴可起平衡身体作用。     出现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又叫楔齿蜥,形似蜥蜴,夜间活动,吃蠕虫,蜗牛、昆虫等。今天在新西兰仍生存着有“活化石”之称。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12至15米,是古鳄类中最大的一种,能捕食和它同时代的恐龙。

157 原颚龟
158 粒背海龟
159 巨海龟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形和现代龟相似,不同的是它有牙齿,头不能缩进龟壳里。     生活在二亿年前,身体长约70厘米,因背甲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粒状突起而得名。四肢呈桨状,适于在水中活动,以鱼虾蟹贝等为食。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个头巨大,身体全长可达4米。四肢十分发达,呈桨状,适合在水中游泳,以植物为食。

160 中龙
161 犬颌兽
162 板齿龟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身体细长,有一条长而灵活的尾巴。上下颌有许多长而锋利的牙齿,是一种适合捕食鱼类的小型水生爬行动物。     生活在三亿二千万年前,外貌有点像狗,故名。是一种很接近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性情活跃,喜欢肉食。     生活在二亿年前,体长约1米。颈部和尾巴上长有许多齿状突起,背甲是坚硬的骨板,用来防御敌害。

163 鱼龙
164 板齿龙
165 小有鳍龙
    生活在七千多万年前,你长一般约2米,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20多米,外形与海脉或鱼相似,是当时海洋里称王称霸的爬行动物。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在20~150厘米之间,头部圆形,上下颌长有短齿,趾间有蹼,以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为食。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3米,背脊上有一行鳍状突起,四肢呈桨状,适合在水中活动,捕食鱼类等水生动物。

166 鳍龙
167 大有鳍龙
168 斑鳍龙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3.5米,上下颌长有许多尖齿,四肢呈桨状,适合在水力活动,捕食鱼类等水生动物。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形硕大,体长可达11米。四肢呈桨状,适合在水中活动,捕食鱼类等水生动物。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3米,身体上有明显的斑纹,四肢呈鳍状,适合在水中活动,捕食鱼类等水生动物。

169 冀龙
170 多棘中龙
171 克柔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形庞大,双翼展开可达7~8米,常在空旷的水边成群飞翔,啄取鱼类为食。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约40厘米。嘴巴很长,上下颌都长有尖齿。背部有许多棘刺。四肢上的趾间有发达的蹼,适合在水中活动。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是一种颈部较短的蛇颈龙。体长可超过12米,体形像圆桶,四肢扁平呈鱼鳍状,用来划水前进或控制前进方向。

172 疾走龙
173 双冠龙
174 节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近2米,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后腿细长有力,奔跑迅速,常常会偷食原角龙的蛋。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长近6米,是一种较大的食肉恐龙。因头顶两边各有一个冠状突起而得名。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的海洋里,是一种凶猛的原始大蜥蜴。体长可达到15米,喜欢吃贝类。尾巴扁而长,可在水中左右摆动推进身体前进。

175 喙头龙
176 喙嘴龙
177 腔骨龙
    生活在二亿多年前,口中长有钳状牙齿。这种爬行动物,曾经一度繁盛,广泛分布在各地,但到了恐龙时代的初期,便已经灭绝了。
    生活在一亿三千万年前,能飞行的恐龙。体长约60厘米,上下颌上有尖齿,喜食鱼类。翼骨间有翼膜,像鸟类的翅膀。又叫“舵尾喙嘴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是一种小型的恐龙,体长仅1米,身体轻巧,骨头的中间都是空心的。外貌像鸟,用两只强壮的后足行走。

178 永川龙
179 剑龙
180 腱龙
    生活在一亿四千万年前,是大型食肉恐龙。身长8米,站立时高4米,牙齿锋利,爪大而尖,靠后脚行走。化石发现在四川省永川县。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身长有6米左右,头小颈短,背部弓起,四足行走后肢比前肢长。背脊中央有两排交错排列的三角形骨质板御敌。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的北美洲。虽然身体庞大,但缺乏自卫能力,常常会遭到比它小得多的恐爪龙的攻击。

181 原角龙
182 基龙
183 三角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是最原始的一种角龙。没有角,头骨前部深窄,形成鹦鹉那样的喙嘴。头骨后部掩盖了颈部和肩膀。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背部也有一排棘棒,上面还装饰着许多短侧刺或横梁,看上去像老式的船帆。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头部硕大,上面长有三只角,二长一短,是用来自卫的武器。

184 长颈龙
185 长棘龙
186 自贡峨眉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其化石发现于欧洲。颈部特别细长,据研究,长颈龙是一种古老的蜥蜴。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从颈部到尾部长有许多棘棒,中央最长,支持着一层皮膜,状如船帆。     生活在一亿五千万年前身长约14米,体重约30吨。生活在沼泽、河湖之中,以植物枝叶及淡水中的软体动物为食。

187 皱三角龙
188 龙栉龙
189 鹦嘴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7.5米,头上长有三只弯曲的角。体躯表面多皱,所以叫它皱三角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有9米,头上具有空腔。它的行为有点像现在的哺乳动物。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2米,是早期角龙类恐龙,以两足行走后肢较长;前肢较短,而且可像人手那样握住东西。嘴巴似鹦鹉的嘴喙。

190 鸟鳄龙
191 偷蛋龙
192 虚骨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约一米,用两只后脚行走,跑步时可用尾巴来平衡身体。以昆虫或小蜥蜴为食。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2米,小型食肉恐龙。因常常偷吃原角龙的蛋而得名。嘴上虽然没有牙齿但是能够利用骨质的嘴将食物磨碎。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约3米,是一种食肉恐龙。它主要靠后脚行走,前肢有强有力的利爪,用来捕食小型蜥蜴。

193 棱背龙
194 冠龙
195 头甲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躯笨重,四肢粗壮。背部有许多棱状骨质突起。在遇到敌害时,将肚子紧贴地面,卷成一团,敌害就无法捕食它。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10米,是鸭嘴龙类中最著名的恐龙。头上有一个鸡冠般的头冠,中空,与鼻孔相通。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7米,身体背部覆盖着一层坚厚的骨板,尾部末端有一个大骨块。当敌害逼近时,就用这沉重的锤头去抵御。

196 肯龙
197 异齿龙
198 伶盗龙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是剑龙类的一种。头小体长,后腿比前腿长。背脊前部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后部有两排骨质刺棒。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约1.2米,是一种吃植物的恐龙。因为它的牙齿有三种不同的构造,所以叫它异齿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2米,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性情凶猛,后肢发达上有锐利的趾爪,奔跑速度快。前肢可以像人手一样抓东西。

199 刺盾角龙
200 加斯莫龙
201 跃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5.5米,是一种吃植物的恐龙。头上长有许多长刺,可以用来吓唬敌人,有人叫它“多角恐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达5米,两侧长有许多骨质小刺。通常群居在一起,遇到食肉恐龙来袭时,会围成一圈,保护好小恐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可达12米,是最大型食肉性恐龙之一。后腿特别强壮,用来行走。前腿较小,用来取食。

202 盔龙
203 梁龙
204 霸王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身长可超过9米,后腿相壮、脚掌阔大,主要用两只后足行走。前颌骨和鼻骨在头顶上形成一个高高的盔甲状突起。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已知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     生活在七千万年前,体长可达17米,站立时高达6米,体重有8吨以上。是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颌上有匕状的牙齿,性情极为凶猛。

205 肿头龙
206 鹅龙
207 恐爪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超过4米,头顶肿大,好像长着一个巨瘤,用两条粗壮的后腿走路,是鸟脚类恐龙的一种。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你长约10米,是鸭嘴龙类中的一种。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高约2米,是一种灵活的食肉恐龙。生有一个巨大的弯刀形爪子,是进攻和防御的武器。尾巴像一根从粗到细的棍棒。

208 幻龙
209 拟棘龙
210 禽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四肢上有发达的蹼,能在水中游泳。颈长,可自由活动,从它的颌骨和牙齿来看,是以捕捉鱼类为食的。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前颌骨和鼻骨在头顶上形成一根长长的管状嵴。好像一只角。嵴的中间是空的,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超过8米。后腿粗壮,像柱子,前肢的大拇指变大,好像尖利的钉子,可以用来抵御敌害。

211 钜齿龙
212 巨扁肯氏兽
213 楔齿龙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体长3米以上。尾巴很短,四条粗壮的腿用来支持其身体的巨大重量,脚短而宽阔,便于在地上行走。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身体短宽,肢体粗大,上有许多粒状突起,头大尾短,上下颌骨的外表很像现代龟类的喙。
    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年前,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前颌骨上颌骨和下颌骨前端有巨大的匕首状牙齿,嘴咬合有力,可以捕食大型脊椎动物。

214 甲龙
215 须基龙
216 二齿兽
    生活在大约一亿年前,体长达6米以上,背部宽大。头顶和整个背部有一层坚厚的多边形骨板。两侧有长骨刺,尾部末端有一个锤头状大骨块。     生活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脊椎棘很长,上有不规则的许多短刺,有点像船帆。这种帆状结构对动物有什么意义,至今还不清楚。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化石发掘于南美洲。体躯臃肿,四肢粗壮,头的前端有鸟嘴那样的喙,尾巴较短,是一种似哺乳类的爬行动物。

217 鱼鸟
218 始祖鸟
219 钝嘴巨鸟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个体不大,有强劲的翅膀,飞行本领很高。嘴长,口内有牙齿,常在海洋上空迅速飞行,捕食鱼类。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有羽毛,前肢已成为翅膀但还有分开的指爪。嘴里有牙齿与爬行动物接近。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渡动物。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高在2~3米之间,嘴巴短钝,双足强壮,适应在地面上行走。翅膀退化,不会飞行。以小动物为食。

220 黄昏鸟
221 斑恐鸟
222 恐鸟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有1.5米,足上有蹼,能划水,是一种潜水鸟类。嘴内有牙齿,常在海滨捕食鱼类等水生动物。     生活在17世纪以前。大型走禽,体高有3米,胸平不突起,颈部和胸部上有椭圆形斑纹,翅膀退化,不会飞行。     它是已知六种恐鸟中的一种,体高可达3.5米,胸平不突起,双足强壮,善于奔走,不会飞行,在17世纪末灭绝。

223 巴塔哥尼亚巨鸟
224 鹰头鸟
225 束柱兽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化石发掘于拉丁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虽然翅膀稍大一些,但也是一种只会行走而不能飞行的鸟。     生活在三百万年前,体高约2米,有巨大的爪,头部硕大,嘴巴强壮而弯曲,是一种猛禽。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的日本海边,体长约2米,平时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匍匐行走,主要以杂草为食。

226 阿根廷巨鸟
227 江苏泗洪醉猿
228 原蹄兽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化石发掘于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嘴巴宽大似鹦鹉嘴,翅膀严重退化不会飞行。但两条腿长而粗,善于在地面上奔跑。     生活在二百万年前,因其化石发掘于我国江苏省泗洪地区而得名。是长臂猿的祖先,但个头略矮。栖息在树上善用双臂抓住树枝行走。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 

229 轭齿鲸
230 剑齿虎
231 钝脚兽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的海洋里,体长可达24米,前肢桨状,用来划水前进,后肢完全退化。它的口中有锐利的牙齿,捕食鱼类等海生动物。     生活在一万二千年前,外形和大小与现代虎差不多,但上犬齿比现代虎发达锐利如短剑,嘴巴能张得很大,可以捕食大象、犀牛等厚皮动物。     生活在二千万年前的北美洲和亚洲,外貌像一只有脚爪的马。脚爪强劲有力,主要以植物根部和地下块茎为食。

232 恐角兽
233 双门齿兽
234 猛犸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是早期最大的食草哺乳动物之一。体躯粗大,四肢笨重,脚又阔又短。在嘴巴两边,各伸出一个长长的匕首状犬齿。     生活在一万二千年前的澳大利亚,体形大如河马或犀牛,十分肥重,是已知最大的有袋类动物。     生活在一万二千年前,因全身长着棕色长毛,所以又叫它“毛象”。大小与现代大象差不多。上门齿特别长,露出嘴外,没有下门齿。

235 古鼷鹿
236 并角鹿
237 雕齿兽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体形和一只野兔差不多,四条腿较长,背脊拱起,有一条长尾巴。生活在密林深处,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个头不大,四条腿细长。一对角长在眼睛上方,鼻子上有两只长而分叉的角。相貌十分奇特。     生活在五百万年前,身上有坚固的骨板组成硬壳,貌似龟壳。头顶盖着厚壳。尾巴由同心骨甲环组成。腿和脚很粗壮支撑着臃肿笨拙的身躯。

238 真岳齿兽
239 雷兽
240 石爪兽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体形和今天的绵羊差不多,身体较长,四肢较短,脚上有四个趾,常成群在地面上觅食和活动。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身高可达2.4米,头上长有一对巨大而相连的角,形状像槌,可以攻击敌害。尾巴细短,与巨大身躯很不相称。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体形与现代马差不多,脚上有爪,形状像石块,所以叫它石爪兽。

241 小古驼
242 巨猪
243 郊猪
    生活在二百到三百万年前,身体轻巧、四肢很长,奔跑迅速。其生活习性近似现代的羚羊。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身体有1米高,个头比现代的野猪还大一些。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个头和家兔差不多,身体较长,四肢较短,趾上长爪,它能够十分灵活地攀爬树木。

244 沙加兽
245 栉齿鲸
246 高骆驼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通常出没于峻峭的山区或树林里,以食草为生,是现代蹄兔的祖先,但在亲缘关系上和鼠类更接近。     生活在三千七百多万年前,体形庞大,外貌和现代鲸差不多,但鼻孔长在头部前端,牙齿长得像梳子。主要吃鱼类。     生活在二百到三百万年前,四肢和颈部特别长,头部离地可超过3米,适应于吃树上的嫩叶,所以人们又叫它“长颈骆驼”。

247 箭齿兽
248 古长颈鹿
249 埃及重脚兽
    生活在二百至三百万年前,体高可超过1.8米,是种大如犀牛的哺乳动物。体形硕大,每天要吃大量植物。     生活在二百到三百万年前,外貌和今天非洲扎伊尔的�@枷��十分相似。现代的长颈鹿就是由它进化而来的。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大小似现代的犀牛,身躯笨重四肢粗壮,脚宽阔而展开,头上有一对巨大的并列生长的角,身后有一条细短的尾巴。

250 冠齿兽
251 尤因兽
252 西洼兽
    生活在六千万年前,外貌近似现代的貘。有一副笨重的骨架,尾巴很短,四肢强壮,脚宽,行走缓慢。但颌上长有锐利的剑状牙齿露出嘴外。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身躯硕大,体形接近现代非洲的白犀牛。头顶上有六个角,上犬齿很大,伸出嘴外,形象奇特。     生活在二百到三百万年前。头背后有二个巨大的叶形骨质角,眼睛上方还长有两个较小的圆锥形角。

253 后弓兽
254 地獭
255 远角犀
    生活在一万二千年前,体高约1.5米,背脊直,颈和四肢很长,有一个能伸缩的鼻子,在水中活动时可以伸出水面呼吸。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一万二千年前的美洲南部,体高通常约1米最大的地獭,有一头小象那么大。主要吃树木的叶子。     生活在二百到三百万年前的古犀牛。体形笨重,四肢粗短。鼻子上长有一个短小的角。

256 始祖马
257 大角鹿
258 恐齿象
    生活在五千万年前,大小和狐差不多,是马类的祖先。四肢细长,靠脚趾行走。背部稍向上拱曲,尾巴较短。虽然吃草但不能大口咀嚼。     生活在三百万年至一万二千年前的爱尔兰地区。经常活动于泥炭沼泽地,这种古鹿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大角鹿。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站立时高可达5米。有条挥动自如的长鼻,可以卷起敌害摔出十多米外下领部长着一对由门齿演化而来的大象牙。

259 原始食虫兽
260 长颌乳齿象
261 巨古兽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鼻吻较长,四肢较短,主要吃昆虫和蠕虫。除有袋类动物和单孔动物外,一般哺乳动物都是由它进化而来的。     生活在二百至三百万年前,体高约3米,鼻吻较长,一对象牙向下前方伸出。下颌前面另有一对水平伸出的象牙。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体长约8.5米,体高约5.5米,是当时最大的一种陆生哺乳动物。它四肢粗壮三趾,有一个象鼻状鼻子。以植物为食。


262 始祖象
263 汛齿兽
264 袋剑虎
    生活在四千七百万年前,是最早的长鼻类动物。体高近2米,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的潮湿地带,体长约有2.7米,体形笨重,四肢粗短,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二百至三百万年前的美洲南部,体长约2米,外貌似剑齿虎头部较窄,上犬齿很长形似刀子,下颌有一块凸起的骨片闭嘴时保护上犬齿。

265 黄河象
266 猫形食肉兽
267 指狗
    生活在二百多万年前。外貌与现代象接近,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约长3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大的剑齿象。     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体长约1.2米,身上有花斑,尾巴粗长,外貌像现代豹,犬齿长,以捕杀动物为食。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体长约60厘米,是一种早期狗形食肉兽,被认为是狗科动物的祖先。

268 古食肉兽
269 拟指狗
270 嵌齿象
    生活在三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1.2米,四肢粗短、趾末端有尖锐的爪,以猎取其他动物为食。     生活在二千六百万年前,体长约有一米,外貌近似指狗,犬齿锐利,以捕杀其他动物为食。     生活在二百至三百万年前,体高约3米,体形近似长颈乳齿象。下颌伸长,上面有一对并列的象牙,上颌的象牙向下前方伸出。以植物为食。

271 古裂脚兽
272 巨袋鼠
273 树��
    生活在五千万年前,有长长的身躯和一条长尾巴。四肢较短,但十分灵活,善于爬树。     生活在一万二千年前的澳大利亚,外貌与现生的袋鼠十分相似,但体形要大得多,所以叫它巨袋鼠。     生活在七千万年前。外貌像松鼠,是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

274 摩尔根兽
275 大地獭
276 古湖兽
    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上下颌之间同时长有爬行动物的方骨和哺乳动物的齿骨,这是哺乳动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一个重要证据。     生活在五百万年前的南美洲。腿粗、脚大、脚上长着尖利的爪子,用来挖掘食物,并用后脚两侧和前脚的指关节行走,以植物为食。     生活在三千八百万年前的非洲,体形近似现代猪,头部前端有一个坚韧的长吻。
注:以上内容来自“数字天空 http://www.29sky.com/”湖南井溪客制作,如有问题请及时来信联系

    相关联接: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质灾害
         宝玉石欣赏
         生命演化史
         中国地理景观


         青藏高原的隆升
         地球之肾――湿地
         特殊地貌
         认识地球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