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火山和火山岩分布,可划分为两大区域:一是沿我国东部大陆边缘,形成数以百计的火山群和火山锥,成为环太平洋火山链的一部分;另一是位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火山群。
    在东部的火山群有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科洛、诺敏、镜泊湖,吉林省的长白山、龙岗、伊通、双辽,辽宁省的宽甸,内蒙古的哈拉哈、达来诺尔、集宁、汉诺坝,山西省的大同,山东省的蓬莱、临沂,江苏省的六合,安徽省的嘉山,福建省的明溪,台湾省的大屯、基隆及周围海域,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的琼北和云南省的腾冲;青藏高原的火山群主要包括阿什库勒、黑石北湖、泉水沟、大红柳滩、康西瓦、可可西里、强巴欠、涌波错、木孜塔格、雄鹰台、鲸鱼湖、多格错位、巴毛穷宗、狮泉河等。
    中国新生代火山岩绝大部分为玄武岩,特别是碱性玄武岩占优势,拉班玄武岩较少。岩石普遍含碱高,且富钾;碱性玄武岩普遍含有超镁铁质岩包体,其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最多,也有辉石岩、橄榄岩和石榴二辉橄榄岩等地慢岩类。除玄武岩外,在长白山还分布着大量粗面岩、碱流岩,在腾冲有安山岩和粗安岩,青藏高原北部的火山岩为富钾粗安岩,也称超钾质火山岩。




    从白里纪晚期到现代大体可划分出10个火山喷发高峰期在中新世中期和第四纪。它们受东北大陆裂谷系的控制,从裂谷中央向西侧呈递送式发展,中间老,两侧新,越是向外火山活动的时代越新。古近纪火山活动多发生在东北大陆裂谷系中央,分布在松辽盆地、下辽河拗陷、渤海湾和华北平原,除松辽盆地南端双辽一带的七星山火山有较好的火山锥,其它地区的火山熔岩多与沉积物互层,埋藏在平原和海底之,年龄介于24.7-74.7Ma,这一时期的火山活动以弱碱性玄武岩及拉班玄武岩岩浆溢流为主。新近纪火山活动异常活跃,中新世中、晚期(16-7Ma),无论是东部大陆边缘还是青藏高原,几乎所有火山群都有,尤其是沿部庐断裂及其东北延伸的伊迈一依兰断裂更为强烈,东北尚志、伊通,华北赤峰、达米诺、汉诺坝,山东山旺,江苏六合山,福建牛头山,广东雷州半岛等处的一些火山均在这个时期形成,岩石是碱性和强碱性的,含丰富的超镁铁质岩包体。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等地的大部分火山也是此时形成,岩性为超钾质火山岩。

>> 早白垩世早期锆石年代学
    薛家石梁杂岩体位于北京北山地区,在平面上呈北西向的椭圆状,主要由上庄辉长岩、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黑山寨二长岩、湖门正长岩和黑熊山花岗岩等岩性组成。上庄辉长岩主要出露于杂岩体东南角,黑熊山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杂岩体西北。杂岩体各个岩性之间均为渐变过渡关系。
    前人测得,薛家石梁杂岩体中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中黑云母K-Ar法年龄为152.8Ma;黑熊山花岗岩中黑云母K-Ar法年龄为120.9Ma;并按单元、超单元方法将薛家石梁杂岩体划分为四个超单元五个单元。
    本次研究,我们对薛家石梁杂岩体各岩性岩石进行了锆石SHRIMP定龄工作。测试结果为:上庄辉长岩:128.8Ma;薛家石梁闪长岩:130Ma;黑山寨二长岩:125.1Ma;湖门正长岩:124.2Ma;黑熊山花岗岩:123.7Ma。
    因此,薛家石梁杂岩体应为同时代形成的产物,属早白垩世早期(K11)。
    薛家石梁杂岩体各岩性具高Sr,低Y及Eu正异常。Nb、Ta、Th、Hf等特征也显示其具总体挤压局部拉张的晚造山环境,这一特征与野外观察的地质现象完全一致,因此燕山运动构造体制发生转变的时间为应在薛家石梁杂岩体形成之后,即120Ma±,这一时间也应是岩石圈发生崩塌的最后时间。
>> 上庄辉长岩(WY-2)
>> 湖门黑云母正长岩(WY-4)
>> 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WY-3) >> 黑熊山花岗岩(WY-14)
>> 黑山寨二长岩(WY-16)  

>> 上庄辉长岩(WY-2)
    上庄辉长岩中锆石主要有两类:一类浅粉色,柱面发育,多呈自形晶,颗粒边界平直,大部分颗粒具环带结构,如1.1, 3.1, 6.1, 7.1, 8.1, 9.1, 10.1(图1);另一类锆石呈黄色-浅黄色,锆石颗粒多为不规则粒状,裂开发育,边部具溶蚀现象(图1)。有些锆石具有内核,如6.1(图1)。
图1 上庄辉长岩中锆石特征(阴极发光)
    上庄辉长岩中锆石Th/U比值相差较大,浅粉色自形锆石,比值均大于0.67,结合锆石晶形等特征判断应属岩浆型锆石;浅黄色它形锆石Th/U比值为0.36-1.78。锆石内核Th/U比值为0.38(6.1)。10个点的U-Pb分析中,6个点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120.4-129.7Ma(图2、3),加权平均年龄为128.8±1.7Ma(图3)。因此,上庄辉长岩的形成年龄 为128.8±1.7Ma。而WY-2.2.1年龄为393.8,因其形状不规则,且Th/U比值为0.36,可能为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虏了老变质岩锆石;WY-2.4.1年龄为198.7,WY-2.5.1年龄为202.6,因锆石形状不规则,且具明显的溶蚀现象,形状不规则,且Th/U比值为 1.49,1.78,因此这些年龄可能代表早期次的火成岩年龄,后被捕获。
图2 庄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一致线图
图3 上庄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平均年龄


>> 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WY-3)
    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中锆石Th/U一般为0.70-1.1之间,另外还有三个颗粒(WY-3-5.1,6.1,7.1)Th/U比值分别为0.46、0.38、0.39(图1)。
图1 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锆石特征(背散射电子) 图1 上庄辉长岩中锆石特征(阴极发光)
    结合锆石晶形等特征来判断,这些锆石均应属岩浆型锆石。12个点的U-Pb分析中,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129.1-137.0Ma(图2);加权平均年龄为130.0±1.7Ma(图3)。因此,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30.0±1.7Ma。
图2 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一致线图
图3 薛家石梁角闪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平均年龄

>> 黑山寨二长岩(WY-16)
    黑山寨二长岩中锆石具浅黄色或浅粉色,柱面发育,多呈长柱状,具有完好的晶形,颗粒边界平直,但锆石边部多具溶蚀现象(图1),有些锆石都显示出环带结构。
图1 黑山寨二长岩中锆石特征(阴极发光)
    黑山寨二长岩锆石Th/U比均大于0.90,结合锆石晶形等特征判断应属岩浆型锆石。12个点的U-Pb分析中,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120.5-129.7Ma(图2);加权平均年龄为125.1±1.5Ma(图2、3)。因此,黑山寨二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25.1±1.5Ma。
图2 黑山寨二长岩锆石SHRIMP U-Pb一致线图
图3 黑山寨二长岩锆石SHRIMP U-Pb平均年龄

>> 湖门黑云母正长岩(WY-4)
    湖门正长岩中锆石具浅黄色或无色,柱面发育,多呈长柱状,具有完好的晶形,颗粒边界平直,且颗粒粗大,有些锆石显示出环带结构(图1,2)。
图1 湖门正长岩中锆石特征(背散射电子)
图2 湖门正长岩中锆石特征(背散射电子)
    湖门正长岩中锆石Th/U比均大于0.50,结合锆石晶形等特征判断应属岩浆型锆石。10个点的U-Pb分析中,8个点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120.2-126.1Ma(图3);加权平均年龄为124.2±1.8Ma(图3、4)。另两个点的年龄为WY-4-1.1:118.4Ma,WY-4-7.1:101.4Ma,这两个锆石在背散射图像中颜色为灰白色,U含量很高,可能有Pb的丢失。
    因此,湖门正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24.2±1.5Ma。
图3 湖门正长岩锆石SHRIMP U-Pb一致线图   图4 湖门正长岩锆石SHRIMP U-Pb平均年龄

>> 黑熊山花岗岩(WY-14)
    黑熊山花岗岩中锆石具浅粉色或浅黄色,呈长柱状或粒状,大部分颗粒边界平直,晶形完好,有些锆石显示出环带结构(图1),锆石裂开发育。
图1 黑熊山花岗岩中锆石特征(阴极发光)

    黑熊山花岗岩中锆石Th/U比值为0.80-1.1,只有WY-14.6.1比值较小为0.37。结合锆石晶形等特征判断,这些锆石应属岩浆型锆石。12个点的U-Pb分析中,6个点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122.1-124.6Ma(图2);加权平均年龄为123.7±1.1Ma(图2、3)。另外,还有两组年龄分别为127.0-127.8Ma,131.8Ma,这可能为岩浆在侵位过程中捕获了早阶段岩浆作用的锆石。

    因此,黑熊山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23.7±1.1Ma。
图2 黑熊山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一致线图
图3 黑熊山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平均年龄


    相关联接:
         青藏高原岩石圈及构造信息
         全国榴灰岩分布及属性数据
   


Copyright @2000-2006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学院路29号(100083) E-mail:Webmaster@cug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