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公布了第九届“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和表彰奖励名单,本届大赛共3000余团队参赛,最终评得一等奖11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66个。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组织并指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团队原创作品在千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喜获奖项:张恩婕、贾利琴(北京科技大学)、施雨佳、杨淮牟、邓怡创作的软件《矿晶识别宝——矿物智能识别小程序》荣获二等奖;范婧心、吴昊宇、刘玉鹏、刘佳男、李晓瑶创作的科普视频《一树红花照碧海——红珊瑚》荣获三等奖;薛珊娜、许乐瑶、马文利创作的网站《中药矿物数据库》荣获优秀奖。此外,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平台合作单位,吉林大学分库选送的科普微视频《在孢粉中寻找恐龙灭绝的证据》荣获三等奖。




“共享杯”大赛经科技部批准并指导,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是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和创新企业开展的一项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得到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创新企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享杯”大赛始终秉持“共享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的理念,形成了数以千计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作品,培育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创新人才,大赛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运行、营造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我国科技资源共享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赛事。
附:获奖作品介绍
《矿晶识别宝——矿物智能识别小程序》 作品则是顺应当下时代发展趋势,收集利用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45类常见矿物27425张图片,依托于互联网,采用机器深度学习算法,提供矿物拍照线上识别服务。矿物识别是地质工作中的基础内容,有效识别矿物有利于丰富我国矿产资源图谱、矿床开采量以及潜在的经济价值、为矿产勘查开发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预测提供相关地质信息,随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新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地质工作中,用数学模型解决更多地质问题也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地质学科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
《一树红花照碧海——红珊瑚》科普视频讲解了红珊瑚的宝石学性质、主要品种与产地、形成与成长等进行介绍,并引发出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严峻形势,希望借此激发人们对红珊瑚乃至生态多样性、环境保护的思考。红珊瑚是一种珍稀名贵的海洋宝藏,与珍珠 、琥珀构成三大有机宝石。红珊瑚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其光华璀璨的红色贯穿古今,闻名遐迩,亦是国人红色情结的凝聚与升华。
中药矿物数据库立足于中医药与矿物学的跨学科融合,共记录收集了52种中药矿物、3种中药岩石数据,包括其药用性质、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矿物学特征,以及质检机构快速分析矿物成分和纯度常用作标准参照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数据图谱,并收录了16963件不同产地的中药矿物实物标本数据,为从业人员提供中药矿物的专业知识以及快速鉴别方法及数据,同时提高公众对中药矿物的认识水平,旨在实现中药矿物标本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为药用矿物学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专业教学、科学普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条件。
《在孢粉中寻找恐龙灭绝的证据》科普视频,由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于佳慧、任军博、杨栎同学共同完成,恐龙演化研究中心陈军研究员为指导老师。微视频运用了简洁直观、通俗易懂的动画形式,以黑龙江省嘉荫地区发现的植物孢粉化石为研究基础,介绍了恢复地球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的原理方法,展示了白垩纪末期环境巨变与恐龙等生物灭绝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也向公众普及了从古植物学研究角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立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意义。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管理办公室
2022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