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资料与化石处处长李香菊、副处长余海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骆团结调研来我校牵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调研指导工作,与学校原校长吴淦国、资源库负责人何明跃以及技术人员杨眉、苏蔷薇、吴志远进行了座谈,并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鞠建华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岩矿化石标本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部正在建设各类标本资源实物库、数据库,将进一步通过跨部门共建的方式,与国家标本资源库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加快大资源平台建设。
吴淦国回顾了国家平台建设发展的历程,最先在王鸿祯、郝诒纯、杨遵仪等一批老院士的倡导下,提出化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块化石改写地球历史”的重要意义。1999年得到了科技部的首期支持立项,历经2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平台,整合全国范围37家保存库的标本资源,抢救了一批珍贵的标本资源,并进行了数字化表达,现已达到30万件的规模,推动了标本资源的共享,长期的基础性辛勤工作得到的成效非常来自不易。
何明跃重点汇报了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在组织实施、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标本资源整合及数字化、科技资源汇交、专题数据库建设、技术研发及共享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愿景目标。
双方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李香菊就建立行政制度、科技部与自然资源部共同推动国家资源库实物和信息共享、信息平台的对接、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余海洋介绍了化石资源大平台建设框架,并就整合行业内成熟的标准规范、标本流转后更新数据等技术建议。王丽霞表示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库是一项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工程,提出进一步补充描述标准,全面开展各门类化石标本的信息,建议利用政策保障来促进全国博物馆、文化部系统资源单位标本资源的数字化与共享工作。
鞠建华发言表示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建设的意义重大,成效非常显著,平台建设非常成型,总结出了平台建设的宝贵经验,对同行业其它平台建设有指导意义。同时,他对国家资源库下一步工作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1、在行业标准规范研制与资源库建设方面加强合作,以共同建设的方式,将平台建设成果纳入更高水平层次;2、规范行业管理,梳理各类地质标本数字化标准,建立监管信息平台;3、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规范标本资源的整合、数字化及共享,推动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形成成果的实物和信息资源的汇交和规范化管理,为国家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何明跃表示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衷心感谢科技部和教育部有关部门的指导、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长期的支持和帮助,项目组成员完成好各项国家平台的任务要求,
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实施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实现地学领域国家科技支撑方针政策,落实所需库房及其相关设施空间资源,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开放型国家标本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构建具有收集、储存、检索查询、上网服务、数据发布等功能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国家重大战略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
图1 座谈会现场
图2 鞠建华司长发言
图3 吴淦国教授发言
图4 何明跃教授作汇报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管理办公室
2022年03月11日